一 開始作者以破釜沈舟的故事, 去導出為什麼項羽那幾場杖會戰勝敵人. 其實那就是如何減少選擇性. 當沒有選擇的時候, 人就會盡全力去達到目的. 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教曉我們這回事. 但這個MIT的作者很聰明, 他再問一個很少有人想到的問題.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像項羽一樣, 能夠自發地減少選擇性? 他設計了一個實驗, 然後找了一大班學生做測試. 最後, 結果很驚人:原來當我們有選擇的時候, 我們盡量不會減少它們. 打個比喻, 這些選擇就如一些門, 我們會盡量將所有門打開, 即使我們要花費更多氣力和代價, 我們潛意識都會將這些門開著, 好讓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再進入 (假設門一但關閉了便不能再開). 即使當一個人知道其中一間房間有更多利益, 我們仍然不情願看到其他門的關閉 (理論上, 只要我找到最大利益的一間房, 其餘的門基本上都沒有用處了... ) 這告訴我們: 人會盡量留著各種可能的空間, 所以, 父母總是要子女學習很多不同的興趣, 而不是專注一兩種; 我們選擇職業時, 會選擇有最大可能的行業, 也不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業. 書中有一個比喻, 一個女子不太喜歡現有的男朋友, 但, 即使她可以找個更好的, 她仍然會擔心失去現有的.... (縱使她其實找個新男朋友會更開心).
就如我現在的處境, 因為手上有一些文章, 也因為這幾年有些成績, 但我看不到將來. 這時, 到底如何取捨便如那個女子一樣, 留戀一些不太有期望的選擇抑或是博一博轉做其他的事? 這就是人的盲點. 絕大部份人, 即使那數百個mit 學生, 算是世上最頂尖的學生, 也有相同的盲點 --- 他們會想法子令所有的門都開著. 在我的情況來看, 就是現在我同時做工業, 又做學術硏究, 苦了自己, 卻只是頂著幾扇門, 沒有一個做的好!!
所以, 會取捨的人才會成功. 例如很多有錢人以前讀了大學一年級便輟學. 這裡是我自己悟出來的總結:
先要取捨 --> 相信自己的能力 --> 盡力去做, 直到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