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本世紀最最要的精神學家佛洛伊德, 在1923年提出了一個新理論... 它對 "我"這個角色重新定義. 他把"我"定義為"
本我"、"
自我"與 "
超我".
-----------------------------------------------------------
"本我"代表慾望, 它完全是潛意識, 這些慾望包括生存的爭奪, 性的渴求, 情緒反應等等... 它就如一匹野馬一樣, 難以控制.
"自我" 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份. 它有理性, 如果一個人有"自我"話, 就能控制或抑制 那 "本我" 無拘無束的野馬. 不過"自我" 以自己為出發點, 帶點侵略性和自私的意圖.
"超我"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 有些人有捨己救人的精神, 或是基督教的博愛觀念, 這些都是一些超我表現的特徵, 因為那種犧牲自己的利益是和
"本我",
"自我"有所衝突. 所以, 只要"超我"有足夠的鍛鍊, 它可以凌駕於"本我", "自我".
-----------------------------------------------------------
我所知的還是很少, 所以如果大家對這方面的知識有興趣, 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書籍. 在這裡, 我想用這些僅有的資料去解釋一下時下社會問題.
我們從出生開始, 就懂得生存, 餓了就吃飯, 喜歡玩樂時就玩樂. 這種生活長期受
"本我"支配. 不過, 到我們長大了, 如果繼續受本我控制, 就很容易說出 "我不想做這個", "我喜歡/不喜歡他/她", "我想....", "我最討厭..."..... 等等的說話. 這些說話只表現出"肉體長大, 思想卻沒長進"的階段, 通常中學生會發生這種矛盾. 一個很普遍的說法是"中學生都很反叛!". 是的, 因為他們正介於"本我"和"自我"互相衝突的階段.
經過很多很多的失敗, 一個人就會發現"本我"所要求的經常不能被滿足, 他們的"自己"便開始長大, 這個自己開始解釋為什麼自己想要的不能達到, 應該如何辦, 或是怎樣做才會最有利自己等等. 理性抑壓了慾望.
近年來的年青人就是欠缺了這方面的操練. 例如援交的風氣正是男的縱容自己對性的渴求, 女的則為虛榮出賣身心. 他們都沒有自我控制慾望的能力. 另外, 現在也有不少年長的人沉迷打機或各類興趣而不務正業, 這亦是一種放縱自己, 欠缺紀律的行為. 人生被
"本我"完全支配著.
從很多生活例子可以看出, 現代人的道德觀, 價值觀正在轉變, 而看來是因為他們的"自我"和"超我"所佔的份量越來越少. 對此, 我覺得悲哀.
人生在世, 不只是求滿足於慾望, 因為那就跟一般動物沒太大分別 (除了人類較聰明之外). 要成為一個完全的人, 就要多想什麼自己應該做, 即使這件事違背了自己的渴求.
人再長大一點, "超我"會更進一步地發展. 有人信鬼神, 或是超自然力量, 那是因為人在累積足夠人生經驗後, 就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原來是很渺小... 於是就會想到人類的將來發展, 或是會開始為下一代著想, 國家的前途等等... 愛國主義, 民主意識等等的意念開始冒起... (順帶一點, 最近香港有人想發展民主進程... 但想深一層, 如果大部人連"
自我"都沒有, 又如何談及"
超我"呢? 從這看來, 民主運動不會在短時間內成功)
中國人所謂的"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以佛洛伊德的說法, 它就是一個由
"本我"到
"自我", 再由
"自我"到
"超我"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