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5

今早突然領悟到一點人生哲理.

人總是在要求或尋找"完美". 我們想找一份完美的工作, 完美的另一半, 完美的人生... 在不斷的追索, 如何得到完美的同時, 卻令自己陷入永遠不能滿足自己的境地. 為什麼如此?

首先, 如果完美真的存在, 那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我們的存在, 我們的存在已經是這個世界的不完美. 人有原罪性, 會抵受不了誘惑而犯罪... 過份追求完全正義公平, 反而會導致自己永遠不能滿足, 就像<<死亡筆記>>所描述的世界一樣, 即使有壓倒性的力量去將不公平, 不正義矯正回來, 但由於定義"公平", "正義"的人本身也存在著錯誤的觀念, 最後那壓倒性的力量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公平正義, 卻帶來恐懼和威逼. 要求完美反而變得完全不切實際.

再者, 人天生有五官去接觸, 感覺這個世界, 而這些感覺都是對外的, 就是我們見到很悅目的顏色, 或感到很冷, 或聽到很吵耳的噪音, 或聞到很香的味道... 這些全是外界而來的訊息. 久而久之,人很容易習慣性地要求身邊的環境去改變, 從而令自己的生活更開心. 我們會將房間油上喜歡的顏色, 聽喜歡的音樂, 做喜歡的事.

人甚至會要求別人改變去滿足自己.例如人會說:

"那個上司很差,不明白他為什麼做事效率這麼低還能夠升職",
"如果我遇到一個xxx, 我的生活就不會如此了."
"那個人好命, 天生便富有, 我就沒有那幸運了".....等等.


這種只會對外界作出批判的說話, 對自身想得到的一切都沒有益處. 自己想要金錢, 卻只羨慕甚至妒忌別人; 自己想要升職, 卻只對別人升職看不過眼; 自己想要好的, 但五官卻總著眼於別人所有的. 所謂, "別人的東西是最好的"就是如此.

那麼, 我們是不是應該回歸現實, 切切實實地想一下怎樣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們想要最好的東西, 首先就要懂得思想一下個人的操行, 再去改善. 從人生之中每一次的失敗中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會失敗, 自己對自身能夠有什麼改變.

每個人總有缺點, 而自己亦一定有不少缺點的. 在指出別人的缺點的之, 我們要先找出自己的問題. 如果讓自己的缺點永遠存在, 那等於放棄了追求一切的能力, 這樣的話, 如何談及自己真正想要的呢?